秋日絮语
中秋一过,突然感到秋天真的来了。之前,由于连续高温,总觉得还在夏天。两场台风,几场大雨,一下子把秋天的萧瑟、凝重、愁绪和沉甸甸的秋色送到眼前,传到心上,人也突然感觉沉重了起来。
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出自清代诗人陶宗亮的《秋暮遣怀》,诗句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,传达了一种悲凉、肃杀的氛围。
人,为什么一到秋天就愁绪满怀?仔细想来,问问自己,愁什么呢?到底愁什么呢?一时半会儿,好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但是,确实,古往今来,一到秋天就犯愁,悲秋、伤秋、感秋、怀秋各种心绪一股脑儿全都涌了上来。
愁秋,愁什么?我想首先肯定是愁季节。
一到秋天,特别是进入深秋,一年四季,已经完完整整走过了两个季节,进入深秋了,离冬天已经不远了,这一年又快要过去了,时间过得飞快啊!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,一年365天,就这样过去了,什么“白驹过隙”,什么“时光飞逝”,谁也无法挡住时间流逝的脚步,这恐怕就是人们犯愁的第一个最直接的原因。
与这个原因最直接的关联就是人生,就是对于生命的感叹。
是的,若把秋季比作人生,人生一进入秋天,等于人生的长河已流过一大半。走过春的烂漫,走过夏的热烈,生命来到深秋,尽管人生有了经验和积淀,有了沉稳和成熟,该收获的都已经收了,没有收获的,也就在可以看得见的眼前。当秋天的果实全部归仓的时候,大地一片空寂,下次的收获,还要等到来年。在这一过程中,世事沧海,生命无常,又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在等待着我们,谁都无法预料,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。但,我们仍然要活下去。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诗云: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,大意是一切随意随缘,不必介意,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选择。话虽这么说,但是,当生命进入晚秋的时候,我还是忍不住生出许多感叹来,前几天,我在公司微信群中历数了朋友、战友写我的几篇文章,最早的是丁邦文的《如皋三剑客》、再就是高东的《小城三友》,这都是20多年前他们笔下的我。这四、五年来,有赵宏建先生的《耐读的宋继高先生》;还有原南京警备区司令、南京市委常委、军旅作家张枫先生的《好朋友无须客套》;再就是我的战友石月平先生推出的《情,是可以体会的》;另一战友高小强所写的《我所了解的“剑客”宋继高》,这些文章,有些是断想,有些是阶段性记述,我在微信群里坦率地告诉大家:“写我的这几篇文章,没有包装拔高,还算客观公正,也是对我人生的一个客观总结,大家有空不妨看看,可以对我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。当然,这里所写的,远不及我自己正在写、或准备写的《我闯上海滩》《我的那些不堪回首》《我的那些至暗时刻》《一个'草包'的成长与穿越》等长篇作品中所要写的内容来得更精彩、更惊险、也更刺激、更全面。”
我在群里对同事们披露这些信息,旨在促进自己尽早把这几本书写出来,我已经72岁了,有效的工作时间屈指可数了,所以,我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加重要的事情上,拜托他们抓紧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,拜托各公司掌门人各司其职,勇于担当,各部门负责人积极作为、主动作为、创新作为,在当前这种极端残酷的大环境下,尽量让自己所工作的单位活得长久一些,抵抗能力强一些,让自己上有老、下有小的日子好过一些。祝福大家也祝福自己:“但愿人长久,守望到永远!”
这是2024年9月19日06:18发在群里的内容。9月20日下午公司管理层会议上,我又掏心掏肺地当着他们的面,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。大意还是时间不等人,年岁不饶人,我已年逾70,若不发生任何意外,有效工作时间按85岁计,还有13年,而13年在时间的长河中,只是短暂的一瞬,我陪伴大家的时间是有限的,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而这些跟随我差不多都在10年以上的同事,现在都40岁上下,我85岁进入人生暮年的时候,他们也只有50多岁,正是可以大展身手、大展宏图、大有可为的盛年。这是多么幸福的阶段啊!
我还告诉他们:我42岁从体制内下海创业,今年正好30年。都说“三十而立”,用这个标准来衡量,那么,我“立”起来吗?不能说立得有多伟岸,但至少没有倒下。创立了“继高影视”品牌,而且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又涉及文化、文旅产业,小有建树。任何人的成功,都是时代的红利,机会的馈赠,我不过正好遇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,抓住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已。
现在,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立与不立,只能自己与自己比,只能纵向比,不能与别人比,不能横向比。自己与自己比,天天有进步,年年在成长,无愧于初心,这就很好很幸运了。千万不要去与那些时代的宠儿比,例如,马云、马化腾、刘强东、俞敏洪、拼多多的黄峥、抖音的张一鸣、小米的雷军等等,与他们没有可比性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头上三尺有神明。大有大的难处,他们所吃的苦,所受的难,所遭遇的白眼、折腾、磨难,他们心中的委屈,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,可以说,成功与苦难是成正比的,他们今天有多成功,他们昔日就一定有多苦难。
我还想特地告诉大家的是:钱多钱少,财富多少,绝对不能代表人生的价值。“有什么别有病,没什么别没钱”,陈佩斯小品中的一句话,堪称经典名言。钱这个东西,没有,不行;多了,也不行,手上有点积蓄,平日里,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,够花就行。那些动辄几十亿、上百亿、上千亿,如果是贪腐而来,迟早要被捉,从哪儿来还得回到哪儿去,人财两空,身败名裂,几代人无法抬头;如果是创业创造创新所赚来的,对于创富者来说,从本质看,也不属于他们个人的财富,这些钱属于社会。再说,钱再多,也是一日三餐,躺下,一张床,空间,一间屋,一蹬腿,同样也是化着一缕青烟几捧青灰。所以,人,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。在我创业的过程中,我经常对同事们说,你想赚钱,你肯定赚不到钱;你只有想如何认真地、尽其所能地把你从事的事业做到极致,财富自然来;我也经常对员工们说,你想加工资,你就加不到工资,你只有专心把本职工作做到无可挑剔,薪水自然会超过你的预期。
人生,除了金钱利禄之外,一定还有更具价值的东西。这就是人的善良、真诚和悲天悯人之情怀。这是超越金钱之上的精神之魂。还有独立之人格、自由之精神、不屈之尊严,无私之品格,也是超越金钱之上的无价之宝。我非常信奉弘一大师所说的一段话:“以舍为有,则不贪;以忙为乐,则不苦;以勤为富,则不贫;以忍为力,则不惧”。在创业与做人上,始终坚持:不忘初心,守正创新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不卑不亢,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大道之行,向善而为。
我非完人。但至少我时时刻刻都在警示自己:不是自己付出心血付出辛劳的钱坚决不要,坑害别人,落井下石,曲意逢迎的事坚决不做。我推崇的企业精神是:“舍得给予,成就他人,改变自己,超越期望。”我弘扬的企业文化是:“与人合作,让人舒服,与人相处,使人温暖。”与所有合作者相向同行,向圆发展。
尽管心中洒满阳光,尽管浑身洋溢正气,就如同阳光下总有阴影一样,总有不同的声音偶有响起。2024年8月6日,《石庄大茶坊》发布了一篇文章《荒唐,竟然有人为被判刑的腐败官员叫屈》,此文开头直奔要义:“昨天我们转载了丁邦文、高东、宋继高三位先生分别写的关于他们之间友谊的文章,出人意料的是,留言区来了一个奇葩。这朵奇葩为了攻击他人,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,为已经被判刑的腐败官员叫屈。”事实上,大茶坊和网民“二斤二两君”,把我们“三剑客”文章中所预判某官员肯定要出事的对象都弄错了,《石庄大场坊》即使弄错,也无碍文章的主旨。但,接下来“二斤二两君”的借题发挥,乃至上升到对我个人的攻击确是坚定不移实实在在的存在。“二斤二两君”的留言,先是认为我对如皋汽车行业官员落马“现幸灾乐祸之喜,真是人品问题,不配回西乡。”这段作为牢骚之句,可以被理解,于我,不必计较。但接下来就不是发发牢骚了,而是对我实施攻击了,什么“踩踏他人”、“抬高自己”、“伪清高”、“实乃小人行径、网络暴力、太残忍”,一鼓作气,乱扣一堆帽子,好在型号不对,我戴不上,因为“二斤二两君”弄错了对象,我们所说的那个官员,不是他为之鸣冤叫屈的人。所以,我也只是一笑了之。但此君好像与我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,还不解气,话锋一转,再次对我实施中伤:"行武之人,草莽英雄。”茶坊主看不下去了,问:“你这是对谁的评价?宋?”。“二两二两君”立即回复,全段如下:“大书没读几个,装风雅清高,部队混迹经历,出身就是草包而已。”大家看看,这就不是正常的批评之声了,且是明目张胆的人身攻击了,甚至是恶意中伤了。是的,我确实是大书没读几本,只上到初中一年级,腹中诗书可能没有“二斤二两君”装得多,他因此瞧不起我,认为我就是一个“草包而已”,这一点,我接受。但说我“混迹”部队,这是我不能接受的,军旅八年,出生入死,文章上百篇,字数逾百万,这恐怕是靠“混迹”混不下来的。再说,神圣的军营容纳不下“混迹”之徒,谁混谁没有好下场,徐才厚,郭伯雄之流就是例证。
从行文上看,我推断,此“二斤二两君”,一定认识我,不是我的街坊邻居,就是西乡革命队伍中的基层官员。我想,兄弟啊,你有话应该好好说,你有气可以当面出,你有事我们好商量,无须隐姓埋名,对我实施人身攻击,甚至中伤。《石庄大茶坊》作为一个开放的公众号,你也可以在这个阵地上发文与文下23位留言者讨论,争论,都行。公正的、客观的、善意地对我提出批评,我是非常乐意接受的。
这是时隔48天后,我对“二斤二两君”的公开回应。兄弟,没有责怪你的意思,只是澄清一个事实,讲明一些道理。方便时,浮出水面,见个面,喝个茶,一笑泯恩仇。我都是奔八的人了,不会去记恨任何事、任何人。
让话题回到晚秋。这几年,关于秋天的文章,我已经写了好几篇。从疫情前的《枫叶为什么这么红》到《秋天怎么就这样来了》,去年写了《故乡的秋》,所有文章,都是一如既往的亮色,都是一如既往地感怀秋日的美好,感怀时光的匆匆。今天,我仍然要感谢岁月的馈赠。即便生命如晚秋般短暂,我也要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让每一天都活色生香,每一天都活得充实而坦然!
没有看任何资料,坐下来四个多小时,一口气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,与朋友们谈谈生存,谈谈生死,谈谈得失,谈谈财富。酸甜苦辣,成败得失,唠唠叨叨,和盘托出。姑且称之为“秋日絮语”吧,权当拉拉家常。
(2024年9月22日20:39于莫厘峰下太湖之滨东山小园)